原料别名: 梅、梅实、酸梅、青梅、乌梅
原料分类: 水果类及制品
梅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果实。果实将成熟时采摘,其色青绿,称为青梅。青梅经烟熏烤或置笼内蒸后,其色乌黑,称为乌梅。
青梅属绿色水果,含有枸橼酸、单宁酸、酒石酸等多种酸。生食能生津止渴,开胃解郁,也适宜加工成多种果脯和蜜饯。
1. 广谱抗菌:实验证明,乌梅水煎液对炭疽杆菌、白喉和类白喉杆菌、葡萄球菌、肺炎球菌等皆有抑制作用,对大肠杆菌、宋内氏痢疾杆菌、变形杆菌、伤寒和副伤寒杆菌、绿脓杆菌、霍乱弧菌等肠内致病菌也有效;其乙醇浸液对一些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,及人型结核杆菌均有显著抗菌作用;乌梅水煎液在试管内对须疮癣菌、絮状表皮癣菌、石膏样小芽孢菌等致病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;
2. 抗过敏:乌梅水煎剂及其合剂能减少豚鼠蛋白性休克的动物死亡数,对离体兔肠也有明显抑制作用,证明乌梅可以抗蛋白质过敏;
3. 促进胆汁分泌乌梅能够使胆囊收缩,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,为治疗胆道蛔虫症之良药;
4. 解暑生津梅果肉含有较多的钾,用乌梅制作的酸梅汤,可防止汗出太多引起的低钾现象,如倦怠、乏力、嗜睡等,是清凉解暑生津的良品;
5. 防癌抗癌:乌梅体外试验对人体子宫颈癌有抑制作用,抑制率在90%以上,常食梅肉可以防癌抗癌,益寿延年。
一般人群均可食用,胃酸过多者、外感咳嗽、湿热泻痢等忌食。
梅子性温、味甘、酸,入肝、脾、肺、大肠经;
具有敛肺止咳、涩肠止泻、除烦静心、生津止渴、杀虫安蛔、止痛止血的作用;
主治久咳、虚热烦渴、久疟、久泻、尿血、血崩、蛔厥腹痛、呕吐等病症。
成语典故:三国时期,魏兵南下,行军途中,天气太热,无处找水,人人口干舌燥,渴不堪言。曹操即对众将士说,前边不远有梅林,将士们听说后,想起梅的酸味,口水禁不住淌了出来。也由此,“吴人谓梅子为曹公”,“望梅止渴”之成语亦由是而出。
历史传说:据《书经·说命篇》记载,殷高宗任命传说做宰相时,曾鼓励他说:“若作和羹,尔惟盐梅。”即希望他要象做菜离不了的盐和梅(古时盐、梅并称,是厨房必不可少的调味品))一样,成为国家最为需要的人才。
唐·杜牧。《初春舟次》:“蒲根水暖雁初下,梅经香寒蜂未知。”
宋·王安石。《西江月·红梅》:“梅红微嫌淡伫,天教薄与胭脂。真妃初出华清池,酒人琼姬半醉。东阁诗情易动,高楼玉管休吹。北人浑作杏花疑,惟有青枝不似。”
清·王士祯。《董起男送风雨梅戏占为谢》:“吴中五月梅黄雨,想象千年舶棹风。珍重遗来看软齿,不须将醋浸曹公。”
《食疗本草》:‘嚎破水渍,以少蜜相和,止渴,霍乱心腹不安,及痢疾。治疟方多用之。”
《本草纲目》:“敛肺涩肠,治久痢,泻痢,反胃噎膈,蛔厥吐利;消肿,涌痰,杀虫。”
《本草求原》:“治溲血,下血,诸血症,自汗,口燥咽干。”
《本草拾遗》:“去疾,去疟瘴,止渴调中,除冷痢,止吐逆。”